与“匆匆”美丽邂逅
盛春之季,花开之时,我有幸参加了“和美课堂”第13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。八位教育专家尽显风采,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,跳起盛装舞步,展现华丽篇章。能到现场学习,我是幸运『桃花运』的,也收获满满。在这里,我想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王湘玲校长执教的《匆匆》中精彩花絮分享给同行们,并谈谈我的感『sense』悟。
感『sense』受一:发掘作者用语特色,感悟散文语言之美。
小学语文教学,由于『Meanwhile』承担着培养学生『students』对语言材料的感受、理解、欣赏、评价的能力重任,因而,阅读教学始终是教师关注的焦点,是形成『xíng chéng』『formed』有个性教学风格『manner』的主阵地。《匆匆》这篇文章结构精巧,转承自然『natural』,文字清秀隽永,音韵悠扬,是散文大家朱自清脍炙人口的名篇。
教学这一课时,王老师『teacher』先让学生『students』整体感知课文,抛出问题『foul-ups』:“这篇课文里面什么样的词语最多?”学生很快做出回答:“叠词”。出示学生找出的词语,她追问学生:“朱自清是一个男人,对于一个大男人,他竟然会头涔涔、泪潸潸,你猜猜他为什么会泪流满面,如此伤心?”学生各抒己见,都是围绕朱自清觉得『jué de』时间过得太快而伤感来说,回答很到位。同时也能延伸理解“渐渐、默默、白白、匆匆、斜斜、轻轻悄悄、伶伶俐俐、赤裸裸、茫茫然”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快,让人无奈无助,无法『to be』挽留的心痛。王老师『teacher』继续发问:“这篇文章读下来,什么样的句式多?”学生浏览课文,马上得出:问句多。转而开始『kāi shǐ』品读问句,在作者自问自答中感悟:时间一去不复返了,让人茫茫然,不知所措。
王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语言特点,通过这些词句的共性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,使情感目标顺利达成。这样『zhè yàng』的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,学生也见识到了朱自清的“大家风采”。
感受二:主动建构平台,推动情感,以读促说。
上课伊始,学生齐读课题"匆匆",读第一遍时,大家读得略带生硬,这时候『shí hou』王老师让同学们稍带感情,将"匆"字延长,再读:"匆——匆——",学生用王老师教的方法读了几遍课题,渐渐读出了这样『zhè yàng』一种感觉『gǎn jué』——人们对时光匆匆流逝而感到无可奈何。看似简单的朗读指导,却像魔杖一般将语文的美、文字的美在课堂中氤氲开来。随后,话锋一转,王老师又问,《匆匆》问的是什么?这时,孩子们马上开始『kāi shǐ』想问题『foul-ups』,进行思考。不得不感叹这位老师的魅力,她一上课,就很自然『natural』地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孩子,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,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开口发言。
王老师用饱含温情的眼神,循循善诱的语言,推动孩子们去感受这篇课文。孩子们通过引读、齐读、男女生读、个别读的方式,读第二自然段中的"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『shí hou』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。"孩子们读得真好,王老师及时给予了有针对性的表扬和建议。课堂上,孩子的目光被这位气质优雅、温柔亲切的老师紧紧吸引着。
当王老师讲到"八千多个日子已经『yǐ jing』从我手中溜去,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"时,已经『yǐ jing』把语文课堂上升到了一个哲学课堂,她说:"朱自清写《匆匆》这篇文章时才24岁,他把八千多个日子比成一滴水,你算一算,你是多少滴水了?"一个男孩子回答:"不到半滴水。"这时,同学们发出惊奇的赞叹。“是啊,跟无边无际的大海相比,我们是多么的渺小,不过几滴水。若用天来表示我们的年龄『nián líng』,我也就一万零几天,才一滴多一点的水而已。”王老师这样的感慨,不得不让在座的每位学生、老师都开始思考起自己『zì jǐ』的人生来。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的短暂,不禁自问,"自己『zì jǐ』到底想要过怎样的人生?我的人生是否有价值?"一连串问题从脑海中浮现出来。
感受三:蹲下来看学生,完全『completely』以学生为主体。
精彩进行中,王老师问学生:"为什么八千多个日子只用了一个比喻句,写它像一滴水,而其中一个日子要用那么多的文字去写?"这个问题唤醒了学生对自身情感的认知,有了这样一个表现『performance』欲,让学生明白读这个不是目的,而表达自我的感受、情感、感觉『gǎn jué』、思想,这才是目的所在。因为这些事,都是大家做的日常琐事,如:"吃饭、洗手、默默......"朱自清对这些琐事的描写,既不啰嗦,更像是用亲切的谈话式的口气和我们聊家常。这些琐事的描写和同学们产生了情感共鸣。让孩子们喜欢『xǐ huan』上了朱自清以及他的文章。而这些发现,都是学生们自己从文章中感受到的。
文章的结尾句:"聪明的,你告诉我,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?”王老师推动得极好,她说:"朱自清先生是在问谁?是在问你吗?是问你想过怎样的人生吗?”这时,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踊跃发言:"我偏偏要过一个有意义『yì yì』的、妥妥的、踏实的、不平凡的人生......"
这一堂课让我深受感动,学生在老师不着痕迹的引导下,一步步体会到《匆匆》是作者在感慨时间易逝,在警醒我们每一个人——想清楚自己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。这堂课,"润物细无声"般的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,启发着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,老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直觉,并透过这种直觉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寻找依据,接着通过思考语言形式本身,进而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准确地体悟。
春日,与“匆匆”美丽邂逅,和美课堂,奏出了和谐与美丽的课堂交响曲,让人难忘!
【作者简介】申巧谐,大专学历 ,小学一级教师。曾多次参加省、县级教学比赛『bǐ sài』,成绩斐然。所著论文多次在省、县级获奖,参与省级课题研究获得优异成绩。最大『zuì dà』的愿望是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礼物——“爱『ài』”,慷慨和充满激情的爱『ài』。我心柔软,却有力量!
【教学感言】用“情”来鞭策自我,用“钻”来提高业务『yè wù』,用“爱”来呵护幼苗,用“心”来体验学生。宝剑锋从磨砺出,丹心一片育英才!